Xlenco

Xlenco

github
zhihu
email

這裡有上億個開源項目!你卻在為如何訪問而發愁!

前言#

目前 github.com 在國內 ping 的響應基本都是超時的,雖然有時候不排除可以響應。下面介紹幾種訪問 github 的方法。以下有些需要訪問 Github 的工具,本文章已附帶網盤鏈接。

一。鏡像站#

此類站點是 Github 的鏡像站,可以主原站一樣查看公開項目,實現下載等基本功能,不支持登陸。

https://hub.nuaa.cf

https://hub.yzuu.cf

Git 文件加速下載#

可對 GitHub 文件,Releases , archive , gist ,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文件代理加速下載服務.

GitHub Proxy 代理加速
網達極客社區

二。更改 hosts#

DNS 和 hosts
談修改 hosts 這個話題前,首先你要知道:網址域名實際對應的是一個或者多個服務器 IP 地址,比如 baidu.com 現在對應的服務器 IP 是 220.181.38.148
如果把「域名」比作現實中一家「公司」,那「服務器 IP」就是公司的「電話」
Github 在全球各地都有服務器,而在國內,DNS 解析服務基本上都是把域名解析到了美國的服務器,所以訪問起來會比較慢,但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本地 hosts 文件來繞過公共 DNS 解析,直接訪問 Github 在韓國、日本等的服務器,從而達到加速訪問的目的

1. Github520 + SwitchHosts#

Github520 的作者在長期的維護 Github 的優質 IP 地址,並且是動態更新的,同時他推薦了搭配 SwitchHosts 這個工具來實現自動更新 hosts 中的 IP 地址,具體教程可在 Github520 項目官網查看。

GIthub520 Gitee 地址

SwitchHosts 網盤下載

2. UsbEAm Hosts Editor#

羽翼城大佬開發的知名項目UsbEAm Hosts Editor本來是用於改善 Steam暴雪育碧Microsoft Store 等遊戲平台的訪問與下載速度,但順便也有支持Github

軟件可以直接到大佬博客上進行下載:

https://www.dogfight360.com/blog/475/

打開軟件,點擊軟件左下角,選擇準備修改 hosts 的網站
檢測延遲 » 選擇延遲最低的 IP 地址 » 應用選中
然後再去訪問 Github.com 就會快很多啦
建議是把這幾個都進行一波修改,可以有效改善 Github 的訪問速度

二。反向代理#

比改 hosts 的方法簡單多了,大佬的程序基本可以實現開箱即用。

1. Steamcommunity 302(WIN)#

羽翼城大佬後來又開發的 steamcommunity 302 就是通過反代來加速訪問 Github 等網站

軟件可以到這裡下載:

https://www.dogfight360.com/blog/686/

在不遇到問題的情況下可謂相當無腦,一鍵化使用(記得要在設置裡勾選 github 哦)

2. FastGithub(WIN/Mac/Linux)#

steamcommunity 302 很不錯,但缺點是只有 Windows 端

FastGithub 則是另一款同樣基於反代來加速 Gtihub 訪問的工具,支持 WIN/Mac/Linux 三端,還能在 docker 上一鍵部署:

https://github.com/dotnetcore/FastGithub

Windows 端的話,下載後雙擊即可運行,軟件沒有程序界面,直接就是跑的命令行,所以開啟之後不要關閉命令行窗口!

而 FastGithub 除了可以加速訪問 Gtihub ,最大的優勢是它順便還能助你直連 V2EX 圖片

3. dev-sidecar(WIN/Mac/Ubuntu/Linux)#

最後再介紹一款反代工具吧,dev-sidecar 這個項目命名取自 service-mesh 的 service-sidecar,意為為開發者打輔助的邊車工具,主要就是用於解決 Github 訪問的問題:

網盤下載

下載後首次運行前會需要讓你安裝過一個證書,跟著教程安裝即可,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加速 Git,NPM 等等。

Watt Toolkit(所有客戶端)#

「Watt Toolkit」是一個開源跨
平臺的多功能 Steam 工具箱。支持加速 Steam,GitHub 等平臺,並支持自定義腳本。
https://steampp.net

後記#

如果你還有要補充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